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丨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袁培 副教授 努尔娅·阿布都热合曼
■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助于“五大战略定位”目标任务的实现,可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是国内外经济贸易互联互通的重要节点,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有力支撑。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助于“五大战略定位”目标任务的实现,可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能,这也是新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科学内涵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升市场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破除市场发展的障碍因素。其基础支撑是市场经济制度和统一规则,动力源泉是市场充分竞争,主要市场表现形式是商品和要素的无阻碍流动。全国统一大市场能够全面提升市场的整体运行效能,促进供给和需求的有效对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强调通过促进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充分对接、纠偏和匹配,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形成“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良性互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后具体的优势能够实现产业链供应链高效协同、城乡区域市场的深度融合。
全国统一大市场发挥作用的理论逻辑
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在促进消费和拉动内需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可以重塑区域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表现为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使供给端更灵活响应需求变化,最终形成“降成本、增收入、扩选择、提质量”的循环模式。而全国统一大市场融入得不好将会直接抑制需求,诸如生产端因要素流动受阻难以匹配内需变动,流通环节不畅削弱内需的分解和达成,分配失衡抑制消费、投资和进出口的规模等。
实现高质量供给。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打破区域壁垒、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与技术转移成本,减少经营主体交易中的契约风险。这为企业跨区域投资和创新研发提供了稳定预期,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最终有助于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种类和数量。
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推动要素优化配置与城乡融合发展,重塑收入分配格局,为内需增长提供持久内生动力。在统一市场框架下,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高效转移以提升收入,又促进城镇技术、资本等要素反哺农村特色产业,形成城乡双向赋能机制。通过“收入提升—消费升级—投资增长—城乡循环强化”的可持续路径,最终以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国内循环的畅通。
提升流通效率。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重塑现代流通体系,系统性优化国内市场流通环境。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与跨区域物流枢纽的完善,显著压缩了商品流通的时空成本。区域间商品贸易规模和频次快速增长,形成高效流通体系促进国内循环的良性机制。
新疆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现实要求
全力破除行业准入隐性壁垒。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资质审核等事项中,各级市场监督部门应积极推广使用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出具的信用报告,开展信用承诺制,鼓励更多企业主体参与市场建设。在行业内推进招标全流程监管,对招标范围、招标委托、招标执行等方面开展深度分析,将合规要求固化到系统中刚性执行。一方面,严厉打击招标投标中的违法行为。建立健全招标投标行政执法标准规范,完善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依法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另一方面,完善支持各类中小微企业参与的政策体系,优化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举措,通过预留份额、完善评标标准、提高首付款比例等方式,加大对中小企业参与招标投标的支持力度。
着力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综合来看,市场交易成本较突出的主要有两类。一是交通运输成本。对此,要发挥“东联西出”区位优势,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内陆开放的物联高地。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补贴力度,保证建设质量和效率,提高运输线路的可达性和运输效能。鼓励发展多式联运,建设一批集铁路、公路、航空于一体的综合物流枢纽,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针对物流企业,设立创新奖励基金,鼓励物流企业开展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等模式创新。支持物流企业与电商平台、生产企业合作,整合物流资源,提高物流配送的集约化程度。二是信息获取成本。对此,要搭建全国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市场信息、产业动态、政策法规等内容,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同时,通过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发、信息安全管理等措施,防止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为信息传输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推动统一的市场标准体系建设。对不同地区的市场标准体系进行全面梳理,找出差异点和共同点。对于通用性较强的产品和服务标准,如农产品质量标准、工业产品安全标准等,采用全国统一的标准或推动地方标准向国家标准靠拢。建立标准互认机制。鼓励各地区之间建立标准互认协议。对于已经通过一方认证的产品和服务,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另一方予以认可。
促进要素市场优化配置,提升产品供给能力。立足新疆“五大战略定位”和产业布局,深化能源、农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领域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跨区域要素协同机制,推动新疆煤炭、油气、非金属矿产、风光资源与我国中东部地区技术、资本高效对接。持续推进“飞地经济+产业援疆”联动模式,吸引其他省区市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向新疆集聚。强化科技创新赋能,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以“新疆智造”提升供给体系对全国市场的适配性,形成“要素流动—产业升级—供给提质”的传导链条,以高质量产品服务供给精准匹配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升级。
构建城乡融合型内需增长机制。以社会保障与收入保障“双轮驱动”破解城乡消费梗阻。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降低预防性储蓄对消费的挤压,提升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另一方面,畅通城乡人才自由流动渠道,推动新疆城乡劳动力技能认证互通、就业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增强农村居民收入可持续性。推进城乡消费场景互联,引导城市商业资本下沉县域,建设标准化物流仓储与品牌化零售终端;推进“数商兴农”模式建设,依托电商平台推动农产品上行与工业品下行双向流通。通过社会保障“兜底”、收入增长“开源”、消费渠道“贯通”三大举措,激活农村消费市场的规模效应与升级潜能。
发挥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技术作用。整合互联网、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效率,快速实现新疆与各地的产销匹配。新疆作为连接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最为便捷的陆路通道,数字经济将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促进供需平衡。此外,数字技术还将更新品牌宣传、市场销售、客户体验、业务整合等各个领域模式,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渠道多样,有效释放市场潜力。积极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将为新疆产品在全国范围销售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